欧洲“灰清时代”终结,合规才是中国卖家出海的入场券

2025-07-16 12:06:26

2025年7月,欧洲14国警笛齐鸣——代号“卡吕普索”的跨国联合行动在雅典、马德里、巴黎、索菲亚同步收网。

580万欧元现金、11处房产、27辆豪车、480个集装箱的走私货物被查扣,涉案金额高达7亿欧元。

这场由欧洲检察官办公室(EPPO)主导的突袭,彻底撕开了灰色清关产业链的最后一层伪装。

犯罪网络利用比雷埃夫斯港(中欧物流关键枢纽),通过“低报货值+虚假归类+伪造文件”的手段,将中国生产的纺织品、鞋类、电动自行车等商品“洗”入欧盟市场,系统性逃避关税及增值税。

图片1.png

商业世界的规则,从来不是“看谁胆子大”,而是“看谁更懂规则”,毕竟,规则的本质是保护合规者的权益。

以低报货值为例:高税率的服装被伪报为低税率的棉布,精密的电子产品被归类为普通塑料制品。欧盟的商品分类体系包含超过1万个税号,不同商品的关税税率差异巨大,部分商品税率相差10倍以上。

一旦低报行为被发现,不仅货物会被当场扣押,还需缴纳申报货值数倍的罚款,甚至有卖家因此一夜之间损失多年积累。

为何处罚会如此严重?因为欧盟的逻辑清晰明确:税收公平是市场底线,低报货值等同于破坏规则。

就像开车超速,以为没被拍到就没事,但如今监控网络越织越密,侥幸心理终将付出代价。

为规避反倾销税,部分企业将中国货物先运至东南亚,拆柜重装后伪造本地制造的产地证。

但此前他国海关核查当地工厂的水电费账单时,发现存在未缴纳过水电费的空壳工厂,一查一个准。

2025年查获的价值295亿韩元中国转口商品,正是最鲜活的反面案例。

这就像为了逃票购买假学生证,结果检票员要求出示校园卡——伪造的成本,远高于合规入。

图片2.png

同样的欧洲市场,同样的中国制造,为何有人陷入困境,有人成功突围?答案就藏在EORI编号、IOSS税号、VAT税号这几张“通行证”里。

EORI编号是欧盟清关的“入场券”,无此编号,货物连港口都进不去。

曾有企业因编号过期,导致货物在鹿特丹港滞留多日,累计产生的滞港费足够注册多个EORI编号。

需明确的是,EORI编号并非一次性用品,而是企业的长期资产,如同身份证,过期后需及时补办,否则业务将寸步难行。

再看税号规则:欧盟针对不同场景设计了两种税务申报方式。

对于货值低于150欧元的小件商品(如T恤、小玩具),通过办理IOSS税号可提前在线缴税,海关不会扣货,清关效率如同高速公路ETC,自动扣费、无需人工干预。

除了IOSS外,还有VAT税,欧盟各国的税率和递延条件各不相同,如德国为19%、法国为20%、意大利为22%,卖家必须在不同的销售国注册当地VAT税号,漏报可能面临最高10倍的罚款。

因此,每笔合规投入的“小成本”,实则是为未来规避“大风险”。

除上述“通行证”外,2025年4月起实施的ICS2系统也是企业必须关注的新要求。

所有运输方式(海运、空运、公路、铁路)需提前24小时提交ICS2申报信息,包括真实买卖双方信息、EORI编号、分运单详情(提单号、收发通信息)、完整品名描述与6位HS海关编码,以及货物件数、毛重等数据。

若信息完整且无风险,货物可直接装船:若信息不正确或缺失但风险较低,企业需尽快补齐信息,否则将影响目的港清关;若信息存在重大风险,则不允许装船并需重新申报。

图片3.png

商业的“伪装”,在技术面前正逐渐失去生存空间。

欧洲市场的规则,就如同一条精心设计的高速公路。

灰色清关是“无证驾驶”,或许暂时能抢得几分速度,但终将被“电子眼”锁定。

合规运营是“持证上路”,虽需学习规则、办理手续,但一旦上路,便能稳稳提速、行稳致远。

真正的长期主义,从不是与规则博弈,而是在规则内寻找最优解。

作为深耕行业十余年的海外仓企业,西邮物流始终坚守合规之路。

发展至今,西邮欧洲德国仓不仅成为海关监管仓、保税仓及中欧班列集散中心,更先后获得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羊城晚报等权威媒体关注,并在央视官方纪录片《风从东方来》中呈现了合规出海的实践案例。

当欧盟的监管“电子眼”越织越密,当灰色清关的“雷区”越埋越深,选择像西邮物流这样的合规伙伴,就是选择“稳稳的确定性”。

计划进入欧洲市场的卖家朋友,请牢记:在欧洲市场,合规不是“成本”,而是“通行证”;不是“选择”,而是“必选项”。

版权归@西邮物流 所有

文字:黄诚

编辑:黄诚

审核:Jelly

转载须经授权,违规必究

为了助力中国卖家出海欧洲,7月24日我们将联动亚马逊、Wayfair两大平台举行卖家运营研讨会,从选品策略、合规风险、支付解决方案到物流规划,提供一站式指导。

现在扫描下方海报的二维码即可锁定现场席位,名额有限,先到先得。

是.png

官网尾图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