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贴牌到品牌,佛山家具如何稳"坐"全球客厅
2025-09-17 10:12:59
“有家就有佛山造”,这句口号绝非虚言。
在佛山乐从镇,300万平方米的“十里家具长廊”绵延如带,相当于420个标准足球场的区域内,占据着全球家具贸易的半壁江山。
从深圳、广州港口发出的家具货柜,每3个就有1个来自顺德龙江。
顺德乐从的罗浮宫国际家居博览中心甚至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,外国客商边打卡边下单,俨然成为一个“永不落幕的国际家具博览会”。
但在十几年前,这里却还是“千亿产值背后的品牌荒漠”。
作为“广作家具”的核心产地,这里的木作工艺曾有过辉煌历史。
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,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,其中以广作、京作、苏作、晋作最为著名。
紫檀木嵌珐琅扶手椅作为广作工艺的代表,至今仍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中。
图源:Pixabay
然而到了全球化代工时代,这份荣耀却变成“为他人作嫁衣”的尴尬。
20世纪80年代,中国内地第一套现代沙发在顺德诞生,拉开了家具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序幕。
依托世代相传的木工技艺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,顺德陈涌的小作坊们率先走上代工之路,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。
随着改革开放和出海浪潮的推进,“物美价廉”的标签让顺德家具吸引了全球客商前来采购。
但在传统外贸模式下,一张沙发从佛山工厂到海外消费者手中,要经过进口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至少三道中间商,利润被层层蚕食。
“佛山木匠给欧美品牌打工,一年利润够买半套顺德房”,这句话虽然略有夸张,却道尽了佛山家具产业出口早期的真实处境。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白牌时代让佛山家具完成了制造能力的原始积累,也埋下了转型升级的伏笔。
当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,这场“给样品牌打工”的心酸路,终将催生出产业突围的新路径。
电商时代的到来,让佛山家具产业实现了从线下卖场到线上货架的觉醒。
罗浮宫这样的传统卖场,也开始探索“线下展厅+线上选品”的融合模式。
图源:Pixabay
当工厂可以直连消费者,原本被中间商分走的利润终于回到了这些企业手中。
这场从“线下卖场”到“线上货架”的迁徙,本质上是一场利润分配权的革命。
真正的护城河,从来不是占地多少万平方米的展厅,而是能否让每一张沙发、每一张餐桌,以最短路径抵达消费者家中。
这也为后来的家具产业在跨境电商的爆发埋下了最关键的伏笔。
毕竟,连非洲的订单都敢接的佛山老板,早已在网线的另一端看到了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。
2020年的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,传统外贸订单应声腰斩,而先一步嗅到商机布局跨境电商的佛山家具产业,却在此时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
各类线下展会的展厅门可罗雀的时候,有人在Tik Tok直播爆单不断,有人在亚马逊做到类目前十。
东边不亮西边亮,正是佛山家具电商出海浪潮爆发的真实写照。
2024年,佛山商品出口超3800亿元,而泛家居产品出口就接近2000亿元,占比超过50%。
支撑这场爆发的,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。
现如今,90%以上的佛山家具企业都构建了国内外双通路、线上线下双渠道的格局。
传统外贸遭遇“天花板”,跨境电商无疑为佛山家具产业带撬开了新的增长空间。
图源:Pixabay
秦始皇统一六国,佛山老板统一全球家具。
佛山家具用三十年完成了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的长跑。
今年4月,2025米兰设计周在意大利米兰开幕,来自顺德龙江的家具品牌亮相全球顶尖设计博物馆ADI。
这表明,除了极高的性价比外,佛山家具的独特设计能力正在被世界看见。
这场逆袭的背后,是佛山家具企业对“品牌化”的集体觉醒。
从“贴牌代工“到“品牌出海”,从“线下展厅”到“云端货架”,这场进化的下半场,正书写着更多“把沙发卖向全球“的中国故事。
这条路或许漫长,但当“有家就有佛山造”从广告语变成全球消费者的共识,中国家具产业的未来,必然是闪耀世界的自主品牌集群。
版权归@西邮物流 所有
文字:黄诚
编辑:黄诚
审核:Jelly
转载须经授权,违规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