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扫地机器人,横扫全球67.7%市场

2025-10-18 10:01:43


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。


根据国际数据公司(IDC)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跟踪报告》,当季全球扫地机器人出货量达617万台,同比增长20.5%。


更引人注目的是,市场前五名首次全部由中国企业包揽。


石头科技、科沃斯、追觅、小米与云鲸合计占据全球67.7%的市场份额。


曾经的行业开创者iRobot,已跌出全球前五。


这一格局的颠覆,不仅标志着市场主导权的转移,更折射出中国企业在技术迭代、全球化布局与生态构建上的系统性突破。


从“中国制造”迈向“中国智造”,中国企业凭借对全球市场的差异化战略与精准切割,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智能家居的竞争规则。


石头科技以21.8%的市场份额领跑,其在欧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,在德国、瑞典等11个国家稳居销量第一。


科沃斯采取“欧洲深耕+新兴市场开拓”双轮驱动策略,在俄罗斯与中东地区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。


追觅则聚焦法国、意大利,核心市场份额显著提升,其产品平均单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成功打入高端消费群体。


这种“高端靠技术溢价、大众靠性价比、新兴市场靠渠道渗透”的梯队式布局,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全球消费者需求的深度理解与敏捷响应。


1.png

图源:pixabay


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·德鲁克在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》中强调:“创新是富裕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”。


石头科技的G30 Space探索版搭载首创的五轴折叠仿生机械臂,实现从二维地面清洁到三维空间整理的跨越,其避障精度达到行业领先。


该产品近日还登上了《时代周刊》2025年“Best Inventions of the Year”(年度最佳发明)榜单。


科沃斯地宝X11的PowerBosst瞬时超充技术,则是从续航超车,利用回洗间隙快速补能,3 分钟即可充6%的电量,重新定义了行业能效标准。


在清洁技术领域,石头科技的“双激光雷达+3D结构光”融合方案,使复杂环境下避障成功率显著提升。


追觅的仿生四足履带爬楼系统,通过三段式履带设计解决跨楼层清洁难题,获得欧洲别墅市场好评。


这些突破并非偶然。


以石头科技为例,其2025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6.85亿元,同比增长67.28%,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694项。


哈佛商学院大学教授迈克尔·波特说过,“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优化,尤其是技术开发与生产运营的整合”。


而技术落地的背后,正是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。


依托珠三角成熟的智能硬件产业链,中国扫地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较高,综合成本显著低于海外竞争对手。


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正构建“全球研发+区域制造”的柔性生产网络。


2.png

图源:unsplash


从价值链纵向整合视角看,这种布局需要与下游流通环节形成协同。


波特在价值链模型中特别强调,外部后勤与服务支持的协同能显著提升整体竞争优势。


而出海企业通过与专业的仓储物流商合作,就能构建覆盖欧美核心市场的智能履约网络。


作为欧美仓配一体化履约服务商,西邮物流可以通过800万平方英尺的自营海外仓,为出海企业搭建专业的分布式仓储体系,实现出海全链路物流优化,有效降低30%的履约成本,并将配送时效压缩到2-5天。


这种制造与物流的协同,正是波特价值链理论中“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相互增强”的典型实践。


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本地化生产基地,企业不仅提升了对区域市场的响应速度,也在全球贸易环境波动中保持了较高的净利率与运营韧性。


真正的技术壁垒,不在于单一功能的领先,而在于构建从研发、迭代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。


如今,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已超越产品层面,进入生态系统构建的新阶段。


有效的战略往往是组织与环境互动中涌现的模式,而非顶层设计的计划。


科沃斯从扫地机器人延伸至割草机、泳池清洁机器人等领域,全面覆盖欧美家庭的户外与室内清洁场景,并通过“全场景智能管家”战略,实现与安防、照明等系统的深度联动。


小米则依托已在国内验证成功的米家生态,将扫地机器人无缝接入全屋智能体系,实现跨品类协同控制。


石头科技则探索“硬件+服务”模式,通过线上线下融合,持续占领用户心智。


这种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品类扩张,正在重塑智能家居的价值边界。


3.png

图源:freepik


IDC预测,到2028年,全球智能家居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。


若中国企业能持续占据技术制高点,有望主导下一代智能家居生态的标准制定。


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的全球崛起,不仅是一场市场份额的胜利,更是一场从“成本优势”向“价值创造”的思维革命。


它们以技术创新打破路径依赖,以本地化运营构筑竞争壁垒,以生态思维拓展产业边界。


在全球竞争的下一程,胜出者将不仅是解决用户痛点的企业,更是能够定义行业未来的引领者。


对中国制造业而言,这或许正是转型升级的最佳范本。


版权归@西邮物流 所有

文字:黄诚

编辑:黄诚

 审核:Jelly

转载须经授权,违规必究


西邮海外仓.png